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0篇
  免费   1163篇
  国内免费   529篇
工业技术   883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517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water fog explosion suppression and research the combined effect of water fog and obstacle on hydrogen/air deflagration, multiple sets of experiments were set u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stability of thermal diffusion under lean combustion conditions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of hydrogen/air flame surface instability, and the existence of water fog will aggravate the hydrogen/air flame surface instability. When obstacle is not considered, 8 μm, 15 μm, 30 μm water fog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lame velocity and explosion overpressure of hydrogen/air, 45 μm fine water fog plays the opposite role. When consider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water fog release position and the obstacle, the 8 μm, 15 μm, 30 μm water fog has almost no suppression effect when released near the obstacle, but a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effect occur, when using the 45 μm water fog. In the field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fine water fog to reduce the consequences of hydrogen explosion accidents, and the optimal diameter range used by the water fog, but also provide experimental reference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ydrogen/air explosion suppression in semi-open spa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explosion suppression theory. In terms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ayout of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in the engine room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or hydrogen-powered ships.  相似文献   
2.
苏宇  张吉  王沁 《机械与电子》2020,38(3):66-71
设计了一款四功能水下机械臂,并对驱动关节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和密封测试。为了保证水下机械臂的可靠性,在水下机械臂水下测试前,进行了强度校核和模态分析。为了验证水下机械臂的性能,通过 D- H法建立了其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正、逆运动学分析。此外还采用蒙特卡洛法,在正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工作空间特点。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的运动控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的发展,水下探测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然而,吸收效应和散射效应导致水下获取的图像存在雾化和色彩偏差等缺陷。降质的水下图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下目标识别的准确性。为了改善水下图像质量,国内外学者对水下图像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因水下图像处理方法对提升水下目标识别准确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故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分析价值。介绍了水下成像模型,分析了水下图像视觉质量下降的原理;根据水下物理成像模型将水下图像处理方法分为水下图像增强与水下图像复原,并分别对两类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总结与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精确测量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过程中的关键自由基团,从而实现对其爆炸流场、火焰传播的精确分析,基于先进的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测量技术(PLIF),设计构建了油气爆炸PLIF测量系统,开展了不同工况下狭长受限空间汽油-空气混合气爆炸实验研究,获得了该爆炸中间基团OH基的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1%~2.4%(体积分数)油气浓度之间,OH基浓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火焰的传播发展,OH基浓度不断变大,表明爆炸不断强化;爆燃不同时期OH基分布情况不同,表明不同爆燃阶段的燃烧反应区域有较大差异;爆燃前期火焰与壁面之间有“隔离带”,是由未燃气浓度增大导致火焰传播变慢的结果。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设计时序控制子系统,解决了非稳态预混燃烧中自由基分布瞬态测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深入研究水声通信信道特性及多载波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研制了基于M FSK的高速自适应多载波水声通信系统,并进行了湖上实验。理论分析、仿真及湖上试验结果表明:基于M FSK的多载波水声通信系统,多径抑制有效,对同步的精确度要求不高,性能稳健,更适合于恶劣水声通信环境下、中距离(10~30km)较高数据率多载波通信系统,易于工程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加油站电气设备引发着火爆炸事故的作业环节、发生部位、点火源和对事故原因的综合定性定量分析。指出电气设备不防爆和电气线路安装不符合防爆要求,以及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是引发着火爆炸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要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加油站防爆电气设备的全面普查摸底。要搞好新建加油站或改建项目的竣工验收和落实责任,加强防爆电气的使用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下航行体专用光纤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着重论述水下航行体线控专用光纤的特殊性及其应用特点.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西气东输对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影响动力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气东输管线距离南水北调工程穿黄河隧道的最近距离:河漫滩仅150 m,主河槽仅205 m.输气管线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因误操作、管道腐蚀、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因素引发事故发生爆炸的可能.对深泓区穿黄隧洞地下部分在天然气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动力分析计算,认为西气东输管道破裂引起的天然气爆炸,不会对南水北调输水隧洞产生破坏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下目标激光探测的信号检测与识别的问题 ,通过对回波信号的Gabor展开进行分析 ,建立了局部窗口多重相关的峰值检测方法 ,以及利用系数矩阵的迹和特征值描述目标的反射性能 ,实现了对目标的分类识别。实验表明 ,上述方法对目标的有效检测率达 93 0 % ,分类识别有效率达 83 2 %。  相似文献   
10.
张新华  刘永 《爆破》2003,20(2):46-48
对爆炸效应在淤泥软基工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首次提出了爆炸在淤泥软基中的分界应力特征以及排水固结及破坏分区的基本模式。为采用动力加速对淤泥软基工程的处理,提供了试验依据,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